隨著地球上各類資源的減少,人們越來越注重環境保護。包裝是商品流通必不可少,而包裝需要耗費大量資源,并且包裝廢棄物也存在一定的環境污染,這使得
包裝設計需要不斷創新。在當下,商品的包裝已不僅僅是對商品的保護,綠色環保也成為包裝行業的重要課題。
就“綠色包裝”而言,是指在商品包裝設計和制作過程中突出考慮環境保護問題的包裝。應具有以下涵義:一是材料節省、廢棄物最少、節約能源和資源;二是易于回收和再循環使用;三是廢棄物能燃燒產生新能源,不產生二次污染;四是材料可在自然界降解,不污染環境。發展綠色包裝不僅僅是減少污染,其實質上是改善人類生活質量,維護人類身體健康,促進生態平衡,有利于經濟的可持續發展。它必然隨著科技進步、觀念更新和經濟發展而逐步發展。

如何發展綠色包裝呢?
第一,從包裝圖片設計入手。在包裝圖片設計中開始選材就應注重包裝的減量化,使用玻璃容器應當薄壁化,
紙包裝也要減量,金屬瓶罐以及鋁紙復合或塑料復合中盡量不搞過度包裝;要重視包裝資源的節約,如條件允許,應使用國產材料,不要盲目使用進口材料;要注重采用可多次重復使用利于回收的材料;要特別注重包裝的無害性,避免使用難降解,對環境造成危害的塑料包裝;要注重包裝多功能化,使用過的包裝可作它用,可減少包裝物的廢棄量。

第二,要大力開發新的包裝材料,如使用后可自然降解的植物性包裝材料和研究可降解的新塑料品種。再者,要搞好包裝廢棄物的回收和利用,要建立健全回收體系和利用價格杠桿提高回收價格。目前廢舊包裝的回收價格過低,易造成資源的浪費,應引起有關部門的足夠重視。最后,要注重回收品的再生利用,將回收品經分類后一部分還原為原料再制新包裝品,其它剩余物可生產其它材料,或進行漿化處理生產能源。

當前我國社會正向法制化過渡,任何行業的發展與完善都應有適當的法律法規對其進行規范。所以社會迫切希望能有一個符合中國國情的《綠色包裝法》,對包裝廢棄物的處理方式、包裝材料的安全性、對人體健康的保障等方面進行規范。
發達國家在法制化的問題上先行了一步,如德國對包裝廢棄物污染問題制定了《循環經濟法》;丹麥實行了“綠色稅收”制度;美國則要求制造商、包裝商和零售商負起將包裝廢棄物回收的責任。相比之下,我國包裝行業與其差距很大,必須考慮引進國外發展綠色包裝的技術和管理經驗,制定我國自己的《綠色包裝法》,并始終堅持一個基本原則:誰污染誰負責,誰開發利用廢棄物,誰就得到鼓勵和支持。當然,在開展綠色包裝活動中還需要一定的投入和政策支持。
發展
綠色包裝不僅僅是減少了環境的污染,更是提高人們的生活素質,維護人體健康,促進生態平衡。綠色包裝,即保護了環境,又節約了資源,正是實現包裝行業的可持續發展。